紅娘的工作將近十年了!終於有了自己的部落格

為每位單身朋友尋找幸福是我的榮幸!敬請大家繼續支持,謝謝!!

結合醫學界,高科技及知名公司之大聯誼!

有關於感情世界的難題與困擾,歡迎免費來諮詢!!

 

Skype : Lai-je

Email: laije@pixnet.net

laij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日本近來包括女性雜誌或網路相關調查結果顯示,隨著日本社會背景以及價值觀的變化,日本女性的擇偶條件,也從傳統的「三高」演變成前兩年的「三低」,乃至於今年最新出現的「三手」觀念。日本女性擇偶條件的變化,不僅反映社會變遷,以及當代女性形象,從中也可窺見日本女性歷經重視經濟條件等階段後,轉而希望在另一半身上覓得堅實愛情以及心靈依靠。
 
幫手、牽手、攜手合作
 
然而據今年相關調查發現,如今日本新好男人的形象,又轉變成所謂的「三手」,意指「幫手」(積極幫忙家事或育兒)、「攜手合作」(彼此的合作及瞭解)和「牽手」(愛情),上述三者的共通點為,「並肩走在人生道路」的感覺
 
三高男、三低男出局
 
日本女性在十年前泡沫經濟蓬勃發展時,擇偶著重於功利導向,以所謂的高收入、高學歷以及高身高「三高」為目標。其後隨著日本泡沫經濟瓦解,女性主義抬頭以及女性經濟自主潮流,近兩年來的擇偶主流,則轉變成極度對比的「三低」,意指「低姿態」(女士優先)、「低風險」(風險低的穩定職業)以及「低束縛」(無束縛並尊重彼此生活)
 
選擇能並肩共度人生的伴侶
 
報導分析,日本女性的擇偶重點,已從傳統僅止於被動要求男方條件,演變為主動參與,同時期盼與另一半一起努力追求幸福。此外,專家分析,即使日本景氣復甦,貧富差距問題仍嚴重,身處於「勝組」的上流階級男性,也可能頓時淪為「敗組」的喪家之犬,也因此當今女性會傾向選擇能夠「共患難」的伴侶,共同克服突如其來的挑戰。

laij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日本女性願嫁“三低男”
本報特約記者 郭雋

  在如今日本的單身女子中流傳著一句話,要嫁就嫁“三低男”。所謂的“三低男”,指的是“低姿態、低風險、低束縛”的男性。這與從前日本女性擇偶首選的“三高男”(高學歷、高收入、高個子)形成了鮮明對比。

“三低男”更有安全感

  上世紀80年代,日本電視劇中流行的家庭形象,是丈夫一人獨扛家庭重擔,女人在家相夫教子,最流行的求婚臺詞就是“什麼都別說,跟著我就對了”。日本婚齡女性做著麻雀變鳳凰的美夢,期待一位高學歷、高收入、高個子的“三高”丈夫。

  但隨著日本女性獨立性的增強,日本年輕女士更期待能和“三低男”結合。

  首先是低姿態,即夫妻二人相互尊重,即使是兩人相約逛街,也不會擺出男前女後的“大男子主義”的樣子。也許是受到日本電視臺紅娘節目的影響,在東京年輕人聚集的澀谷、新宿,已經看不到“跟我走”這樣的大男子類型,幾乎所有的情侶都手挽手,男女對等或者是男性低姿態的情侶在增加。

  第二就是低風險。日本女性現在更愛選擇像公務員和教師等有穩定收入的男性。由於經濟連年不景氣,那種日進鬥金又極易一朝赤貧的男性會讓她們缺乏安全感,反而願意追求安穩的小康生活。

  第三種是低束縛。在少子化的日本,女性漸漸有了較強的自主精神,崇尚晚婚,結婚後不願意放棄自己的事業。因此,她們更希望能得到男人的理解,保留現在的生活方式。

“三低男”更容易找

  自由,是現代日本女性非常看重的婚姻要素。2006年5月16日,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對“願意被喜歡的人束縛嗎?”這個問題,回答“願意”的為39%,“不願意”的為54%,“反過來想束縛對方”的是7%。

  早在2002年,日本“第12次關於結婚和生育的全國調查”結果顯示,日本女性擇偶標準就已有明顯的變化,其中看重“家務和育兒方面的態度”的佔58.7%,看重“對自己繼續工作的理解和配合”的佔51.2%,看重“經濟實力”的佔33.9%,而看重“學歷”的只佔5.8%。

  該調查每5年進行一次,近年來的傾向是,傳統型的夫婦任務分工的觀念在減弱,要求在家庭中作為主體存在的女性在增加。

  那麼,去哪兒找“三低男”呢?據日本女性戀愛專家石田陽子介紹,“三低男”比“三高男”好找得多,像公務員、考慮週到的護理人員、深知女人心的男美容師都是上好人選。

laij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適婚男女,學歷高、有想法,維持單身的比例愈來愈高,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無法「覓得良緣」?

「單身上班族生活型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名列前兩名主要原因為:「沒有遇見適合對象」(84%的人選擇裡這個答案)、「工作環境裡缺乏異性」(21%的人選擇裡有這個答案)。

這個結果顯示出,現代人維持單身的緣故,是因為沒有辦法遇見「真命天子」,適婚年紀大家都是單身,卻都在哀嘆找不到「另一半」呢?可能由於都會生活的型態,每個人都忙於工作,以前家族、親友撮和和媒人婆的式微,導致現代人每天奉獻給工作,疏忽了尋找自己未來的另一半。

當他們被問到選擇伴侶,最看重的是哪些部分?大家的選擇則依序是1.個性和人品2.是否有責任感3.對我好不好 4.興趣是否相符5.薪水收入等經濟條件6.學歷和工作能力。

這個結果顯示,受過高等教育的適婚男女在本身經濟獨立的情況下,最重視的反而回歸基本面,前兩項為對於另一半「人格個性」、「責任感」的期許,表示尋找另一半最重要是人格特質,接下來是「對我好不好」以及「興趣相符」,表示希望找到的人是個可以相處融洽的人,接下來才是「薪水收入」、「學經歷工作能力」。

儘管超過七成的人同意「尋找對象」這件事跟工作一樣是需要有計畫、有管理、持續努力的進行。但還是有高達四成的人認為找到合適的也是需要靠「緣分」。

儘管單身男女這麼的相信緣分,但是高達九成的人贊成「如果有一個相知相惜的伴侶,自己會更幸福」!

laij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典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幸福來源於壓抑的解除,行為認知學派認為幸福是對積極思維的現實獎勵,人本主義則認為幸福是伴隨自我實現而產生的一種滿足的體驗,科學家們還試圖揭開產生幸福感的生理基礎。這篇文章介紹了“幸福學家”們的新發現,想知道怎樣更幸福嗎?不能錯過這篇文章。

舉一個大家關心的幸福例子:收入水平與幸福之間並不是直線關係,而是曲線關係。在收入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前,收入提高會增加幸福;但當收入水平超過一定高度時,它的進一步提高未必會明顯增加幸福感。這是因為在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之后,收入帶動幸福的效應開始呈遞減態勢。收入水平越高,這種效應越小,以至達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一大目標,但“幸福”卻是個既不可捉摸又難以名狀的東西。經典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幸福來源於壓抑的解除,行為認知學派認為幸福是對積極思維的現實獎勵,人本主義則認為幸福是伴隨自我實現而產生的一種滿足的體驗。

  科學家們還試圖揭開產生幸福感的生理基礎,精神心理學家們試圖發現大腦中供幸福栖居的區域或褶皺,因為他們認定幸福是一種主觀的東西,其生理機制無疑根植於大腦中心,而實際上他們也已通過實驗證實:幸福者的大腦左前方葉顯示出的 “腦電流”更強,相反在大腦右前方葉中顯示出較強的“腦電流”多是那些精神抑郁或沮喪的人;而遺傳學家則在通過努力找到能喚起幸福感的基因,以及忙於論證遺傳因素對於一個人的幸福感是否能起決定作用。其實,主要由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組成的“幸福學”研究者們近些年來更是獲取了許許多多的科學新發現。

  金錢的多少不一定與幸福成正比。美國福布斯雜志曾經以美國最富有的400個人和另外1000多中、低收入者以及窮人為對象做了以“幸福指數”為專題的比較調查,讓他們從1到7選出一個數字,1代表“我感覺非常不幸”,而7代表“我感覺非常幸福”。最后的統計結果顯示,超級富翁們的幸福指數是5.8,不算最高,而流浪漢的幸福指數為2.9。其實5.8並非很高的幸福指數——在過去20年間斷斷續續的調查中專家們還發現,居住在寒冷的北格陵蘭島的因紐特人的幸福指數也是5.8。此外還有肯尼亞的游牧民族馬賽人,他們生活在簡陋骯臟的草棚內,沒有電也沒有自來水,而快樂指數同樣為5.8。

  幸福與經濟發展之間關係若即若離。傳統經濟理論認為,一個國家或一個城市公民的整體幸福水平,往往與該國家或該城市的GDP有著緊密的有機聯系,所以“幸福指數”首先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經濟發展指標。

  但是,據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萊恩博士的研究:在最近40年間,自認“非常幸福”的美國人一直呈下降趨勢。一項最新統計還顯示,在1960 -2000年期間,按不變價格,美國人均收入翻了三番,但認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卻從40%下降到30%左右。在法國、英國和美國等經濟發展較快的歐美發達國家,最近的十幾年間,精神抑郁的人數卻在與年俱增,差不多占了總人口的11%左右,而在經濟發展相對遲緩的非洲國家,此比例僅為7%上下。對此萊恩解釋說,收入水平與幸福之間並不是直線關係,而是曲線關係。在收入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前,收入提高會增加幸福;但當收入水平超過一定高度時,它的進一步提高未必會明顯增加幸福感。這是因為在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之后,收入帶動幸福的效應開始呈遞減態勢。收入水平越高,這種效應越小,以至達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

  小康者的幸福感往往最強。據對中國上海、北京、杭州等6個大城市居民幸福程度所作的調查,幸福指數最高的人並不是收入最高的大款,當然也不是低收入者,而是那些月薪3000元上下的收入中等或中等偏高的小康者。

  無獨有偶:據英國《太陽報》報道,在對1萬名工人和5000個家庭進行的調查中,自稱“最感幸福”的英國人每周平均只掙255英鎊—— 從收入來講這也屬於英國的小康者。阿伯丁大學的利奧塔爾迪教授指出:“這些小康者之所以比高收入者更感幸福,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們工作的時間短,責任輕,因此壓力也很小,而且也能比高薪者擁有更多的時間或機會跟家人或朋友廝守在一起,充分享受天倫之樂或溫暖的友情。由此看來收入並不是一切,雖然他們支付不起海外度假或購買名牌車,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對生活不滿意。”

  幸福更在過程,而非結果。一個在溺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各種心理需要都會得到及時的滿足,是肯定沒有幸福感的。因為幸福感往往在追求的過程中發育。實際上幸福存在於心理滿足過程之中,存在於自身潛能發揮過程之中。

  幸福是無數“小樂”的日積月累。有一個心理實驗,請受試者關注自己的心情六周,每個人身上都帶著電子測定器,記錄他們當時的感覺以及快樂的程度。測試結果多少有點令人感到意外:一個人的幸福感竟然來自多次的“感覺良好”,而不是僅僅一次短暫的“大樂”。一些很簡單的“小樂”,諸如和孩子出去放風箏、和朋友去野外踏青或享受一次自己制作的美味等等——這些並不起眼的“小樂”加起來卻往往遠遠勝過短暫的“大樂”。

  幸福與年齡關係不大。早期的幸福感研究者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幸福感會呈下降的趨勢。然而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研究,人們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生活滿意感不但不會下降,反而會有昇高的趨勢。一些研究者認為,主要原因在於,大多數人實際上能夠根據自家年齡的變化對自己的目標作出適當的調整。一項針對英國和美國居民的大規模抽樣調查研究表明,年齡與幸福感之間存在U型曲線關係,U型的最低點在40歲左右。

  婚姻並不一定明顯提昇當事人的幸福感。婚姻往往被人們視為幸福人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點已被西方許多研究者反復證實。在他們看來,因為有配偶所提供的社會支持,婚姻因素會有助於提高幸福感水平。有人甚至將已婚者和未婚者之間幸福體驗的差異比作“幸福裂谷”。然而,許多研究表明婚姻對幸福感的影響並不這樣強大。一些研究結果表明,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人的幸福體驗與婚姻狀況之間的相關係數在逐漸下降。研究者認為,在美國出現的這種變化應當歸因於離婚率的上昇和未婚同居現象的增多。這兩種現象使得已婚者與未婚者之間的“幸福裂谷”明顯地縮小了。

  幸福也和遺傳相關。美國最近的調查顯示,人是否感到快樂和幸福也與遺傳有關。明尼蘇達大學的行為遺傳學家里堅博士分析1500對雙胞胎時發現,即使他們中的一個做大學校長,另一個做水管工人,同卵雙胞胎對人生的滿意程度完全相同,即他們要麼都很快樂,要麼都很不快樂。

  不過,遺傳對人性格的影響也是相對的,因為不同的后天條件,如環境、教養等對同一種類型的人可能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正如心理學家認為,性格作為個人對客觀現實穩定的態度,它受遺傳素質、生活環境、文化因素、社會階層及家庭和學校等因素多方面的影響,人的性格是在獨特的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社會化過程所形成的。

  使用左腦過多不幸福。美國一位叫霍華·克萊貝爾的心理學家幾年前曾做過一項調查發現,現在絕大多數人已習慣利用左腦去看待問題和思考生活,這樣做的結果會使人感受輕松愉快的能力下降。不僅如此,過度使用左腦而忽視右腦還是失眠、焦慮症、抑郁症等某些心理疾病的主因。

  好勝心過強不幸福。在現代社會,一個人不敢競爭自然不是好事。但物極必反:要是競爭心太猛就會發展為好勝心。而據美國科學家的新研究,好勝者大多心率較快,血壓偏高,睡眠不好,消化不良經常發生。由於免疫力下降。容易患神經性、皮膚性疾病甚至癌症。據計算,好勝心過強折壽最多可達10年!

作者:唐若水 /來源《光明日報

laij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人體始於一種概念,由分裂的細胞發展而來,人體勻稱表明一個人具有良好生存能力的基因優勢;體形也是個重要方面,具有0.7腰圍與臀圍比例(表明腰比臀部要細得多)的女性最令男性心馳神往;另外,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面部結構洞察其生育能力;身體對稱的男性散發的體味對女性更有吸引力,更令人渴望,尤其是在女性處於月經期時,她們的這種感覺更加強烈;相似基因在人們建立友情和擇偶過程中起到34%的作用,性格相似性將會讓夫妻的關係更加牢固…以上吸引力規則可能影響到我們最初的好坏決定,但永恆的關係不僅僅只涉及我們所能看到和所能聞到的,行為才是關鍵。有關吸引力最古老的理論之一便是:情生情,愛生愛

人們是如何選擇伴侶?愛情究竟是什麼?異性為何相互吸引?科學家一直在試圖解開這些謎團。據《生活科學》報道,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已經測算了人類面孔的外形和棱角,研究了舞蹈演員身體的對稱性,通過對《花花公子》雜志模特的身體測量,他們列出了“吸引力”方程式及吸引男女兩性的品質和個性。雖然仍有許多未知領域,但“愛情游戲”的科學規則“清單”卻正在顯現出來。

第一發現:對稱之美

人體始於一種概念,由分裂的細胞發展而來。如果每次分裂都能進行完美,其結果就是一個身體左右側如同鏡像的嬰兒。但大自然不會按照這種方式造人。基因變異和環境壓力使對稱發生變化,其結果具有終身意義。人體勻稱表明一個人具有良好生存能力的基因優勢,這有益於健康。美國新墨西哥大學進化生物學家蘭蒂·特霍西爾說:“這表明擇偶過程中利用對稱變化性很有道理。如果你選擇對稱完美的伴侶,並與她繁衍后代,那麼你們后代擁有對稱性身材的幾率就會很大,能更好處理情緒不穩。”

特霍西爾過去15年一直在從事對稱性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特霍西爾將不同人的面孔和身體用掃瞄儀錄入電腦,以測定對稱比。男女兩性均認為身體對稱性更好的異性更具吸引力,健康狀況更佳。這種差異很小,只有幾個百分比,雖可以感知,但並不明顯。

此外,通過向志願者提出問題,特霍西爾還發現,對稱性更高的男性比會對稱性低的男性擁有更性感的伴侶。特霍西爾對LiveScience網站說:“除了對方的吸引力,女性的性伴侶數量還要依賴於其它方面。由於人類性系統特殊的工作方式,女性是十分挑剔的。她們要在性方面展開競爭。她們身邊可能會有大量追求者,需要經得起誘惑。”

第二發現:臀部之美

當然,體形也是個重要方面。科學家用一些數字證明了這一點。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心理學家德文德拉·辛格對人的腰圍與臀圍的比例(WHR)進行了研究。具有0.7腰圍與臀圍比例(表明腰比臀部要細得多)的女性最令男性心馳神往。科學家對《花花公子》雜志模特和美國小姐參賽選手的體型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這些女性中多數都擁有0.7以下的腰圍與臀圍比例。

辛格在2004年的一項研究中得出這樣的結論:一般而言, 腰圍與臀圍比例在0.67 至 1.18之間的女性對男性最有吸引力,而腰圍與臀圍比例在0.8 至 1.0之間的男性對女性也最有吸引力,同時,男性寬肩也更能引起女人性欲。

精確的臀部比率到底應該是多少?臀部可提供有關此人是否將有足夠能量撫育子女的線索。脂肪堆積在身體什麼部位是由性激素決定的:男性的睪丸激素和女性的雌激素。如果女性所分泌的雌激素數量和混合物適當的話,那麼她的腰圍與臀圍比例自然屬於有吸引力的範圍。男性的睪丸激素也是如此。

研究表明,屬於理想臀部比率範圍的人(無論其體重多少),更不易得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而且屬於此範圍內的女性在懷孕時遇到的困難會更小一些。辛格在一次電話採訪中表示:“這一思想是,美傳遞著有關一個人健康狀況和生育能力的重要資訊,所以,我們都渴望美麗和瀟洒。”

第三發現:面部和體味

另外,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面部結構洞察其生育能力。特霍西爾解釋說,雌激素限制女性下臉龐和下巴的骨胳生長,使它們相對短小,同時這種激素還控制著女性眉毛的生長,令其更加突出。男性則受到睪丸激素的影響,這種激素有助於形成良好的下臉龐、下巴和濃眉。

特霍西爾說,擁有這些特征的男女兩性被看作更具吸引力,因為它們預示著生殖健康。特霍西爾還談到目前急速發展的“nip-’n'-tuck”行業(主要是從事改善人的對稱水平),借此作為人們視對稱性具有吸引力的有力證據。另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對稱性高的舞蹈演員被認為更具吸引力。

上月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女性在某月的某些時候聞上去、看上去都對男性更有誘惑力。身體對稱的男性散發著令人心醉的體味。特霍西爾從不同男人當中借了一些有汗漬的襯衫,然后讓女性分別聞一聞,並讓她們回答對這些體味的感覺。女性很輕易就發現身體對稱男性散發的體味更有吸引力,更令人渴望,尤其是在女性處於月經期時,她們的這種感覺更加強烈。

大家可能正在考慮我們對此的認識到底有多深。顯然,吸引力規則有時似乎在我們下意識中產生。在一些情況下,參與特霍西爾研究的女性報告說她們聞不到襯衫上有體味,但仍表示她們被其所吸引。200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女性更喜歡一些具有不同尋常基因男性的體味。

第四發現:資訊素的影響

這些下意識的體味可能與資訊素有關,資訊素是人體分泌的傳達生育質量的化學信號。人類基因組包含有1000多個嗅覺基因,而眼睛光感受器則有大約300個基因,所以,資訊素受到從事基礎性研究的科學家和香水生產商的廣泛關注。但資訊素在人身上的作用目前尚存在爭議。

資訊素顯然在動物世界起到性引誘劑的作用。例如,上了年紀的雄性大象具有超乎尋常的性能力,這種性能力具有一系列年輕公牛所不能聚集的化學分子。美國印地安那大學資訊素研究所米羅斯·諾沃特尼的研究表明,雄性老鼠分泌的特殊分子能吸引雌性老鼠,同時排斥甚至激怒競爭者。其它研究已發現動物王國普遍存在著類似反應。

然而,許多研究人員對這些無味化學分子在人類相互吸引過程中發揮作用提出質疑。美國密歇根大學進化生物學家張建志(音譯)就是質疑者之一。2003年,張教授研究發現,大約2300年前在非洲和亞洲靈長類動物(被認為是人類祖先)中間發生變異的一種基因能使它們看到顏色。這可以令雄性注意到,一旦雌性準備交配,它們的頭頂就會變得鮮紅。

張教授說:“隨著性顏色的發展,我們並不需要資訊素的敏感性去感知雌性猴子是否準備交配。利用視覺線索而不是資訊素對它們而言更加有利,因為從遠處就能看到這些線索。”然而,去年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類資訊素以相似方式影響女性和男同性戀大腦中涉及性的區域。

像其它氣味一樣,資訊素也能通過空氣附到其它顆粒上,例如水珠。不過,它們一般在距離地面10英寸處懸浮著。所以,資訊素飄入人的鼻子、增加夜總會中顧客“性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你觀察一下向半個街區遠的女性吹口哨的建築工人,就會發現視覺線索有多麼的強大。盡管資訊素能像其它氣味一樣進入人的鼻孔,但在那里它們的比較活動就會停止。資訊素的目的地是一個稱為犁鼻骨器官 (volmeronasal organ)的特殊器官,人類現在還沒有這種器官。從這里,資訊素順著神經通道進入大腦。進化在此時也會發揮作用。

張教授表示,在我們開始看到顏色后,一種對資訊素信號通道十分重要的基因遭受了有害變異,使這種氣味信號不可能到達大腦。我們可以將這一過程看作是一列從洛杉磯開往紐約的列車發現聖路易斯的路軌遭到破坏。盡管東半球靈長類動物和人類的資訊素通道機能不全,但其分泌資訊素的機能仍能發揮作用。部分科學家認為,人類資訊素可能會通過正常的嗅覺通道影響我們的決定。

吸引力規則可能讓我們最初的決定或好或坏。但永恆的關係不僅僅只涉及我們所能看到和所能聞到的。行為在此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同時生物學也是令人感興趣的起作用因素。有關吸引力最古老的理論之一是,情生情,愛生愛。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已婚夫妻有時看上去十分相似的說法。

第五發現:結合之謎

去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魯什頓對人類基因關係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根據一系列可遺傳個性特征的不同,相似基因在人們建立友情和擇偶過程中起到34%的作用。魯什頓表示:“主要理論是,部分基因在相互結合后會發會更大作用。如果這些基因結合后作用更大,那麼你就不希望過於頻繁地分裂基因。找到具有相似基因的伴侶將有助於確保這一點。”

譬如,如果你的配偶與你的基因相似,那麼你們更有可能擁有美滿幸福的婚姻。研究表明,一旦基因相似性高,虐待兒童比率就會相對較低,此外,你們還會更無私,更願意為那些與自己基因更相似的人做出更大犧牲。

因而,我們更有可能與具有相似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人結合,這與愛荷華大學心理學家埃娃 ·科洛南2005年針對新婚夫婦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這些特征更明顯,更容易被其他人所感知,能夠在最初的相識階段發揮作用。研究人員發現,一旦戀人完成愛情長跑,性格相似性將會讓他們的關係更加牢固。另外,幽默感也會有助於維持雙方長久關係。加拿大麥克馬司特大學的埃里克·布雷斯勒表示,幽默對男女的重要性各不相同。布雷斯勒2005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女性更會青睞能令自己經常歡笑的男性,同時,男性更喜歡被自己玩笑逗樂的女性。

我們所有人都希望,吸引力以及性能在一定階段昇華到真愛。但哪些因素能真正促使我們的關係昇華?令人感興趣的是,科學家對最近剛剛墜入愛河者的大腦掃瞄揭示了更多與愛情而不是性有關的活動。羅格斯大學人類學家海倫·費舍爾表示:“浪漫愛情是人類所有體驗中最有力量的體驗之一。毫無疑問,愛情要比性欲望更有力量。”

吸引力規則已構成了長長一個名單。不過連科學家都不清楚這一名單的順序。但接近榜首的品質可能是在尋找完美伴侶時需提前考慮的方面。盡管存在差異,但男女兩性全都對一個品質給出了高度評價,那就是誠實。

美國康奈爾大學斯蒂芬·埃姆倫及同事對近千位年齡從18歲到24歲不等的年輕人進行問卷調查,讓他們將身體吸引力、健康、社會地位、抱負、誠實等品質和特征進行排列。將自己列為長期伴侶的志願者尤其在意潛在伴侶的這些方面。僅次於誠實之后的重要特征是相貌、家庭奉獻、財富和地位。埃姆倫說:“父母對孩子良好教導、奉獻、性忠貞是人們挑選未來伴侶的標準和條件。”

來源:國際在線/作者:楊孝文

laij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話對現代年輕人來說,似乎不那麼適用。站在21世紀的今天再看婚姻,一批新式的婚姻族群正在你我身邊悄悄誕生蔓延。他們崇尚自由,深信快樂至上;很多人被稱為X領,他們高度自我,重視生活質量。婚姻並不意味著占有,他們在婚姻生活中仍然保持獨立,以下是從網絡搜集了一些常見又另類的婚姻形式。

  隱婚 如果你也是一位未婚的OFFICELADY,當你和你的同事們仍然在為花落誰家而煩惱的時候,也許你難以置信,在你身邊,或許已經潛藏了一群“隱婚族”。她們明明已經結婚,卻仍然過著“單身”的生活。在與她(他)的交往中,你完全看不到任何已婚的跡象,甚至當你光臨她的“寒舍”時,也找不著蛛絲馬跡。她們是如此善於隱藏,讓人永遠以為她們是快樂或孤獨的單身族。

  閃婚 你還在為了解你的戀人而費盡心思嗎?你還在相信,從相知到相許,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閃婚族對這一套嗤之以鼻。他們相信海枯石爛,只需要一個瞬間。前不久,有個在手機聊天室工作的女孩,跟一個素不相識的小伙子用手機聊了7個小時后,從沒見過面的兩人就決定登記結婚,他們創造了中國閃婚的新紀錄。在這個資訊四通八達的社會,3秒鐘墜入愛河,幾小時緣定終身的“婚戀快餐”似乎已經快是一道開胃的主菜了。

  丁克族 丁克,是英文Double income and no kids的縮寫DINK的譯音,意即雙收入、無子女的家庭結構。丁克族取消了傳統家庭得以維系的兩點:一是孩子,認為家庭不是建立在繁衍后代的基礎上;二是經濟,認為家庭不是一個經濟共同體,夫妻雙方在經濟上都是獨立的,自主的。丁克族的家庭,認為情愛和性以及共同的精神追求,是婚姻的基礎。並且,如果沒有了孩子的負擔,婚姻生活質量將更高,不必沉湎在日常家庭瑣碎之中,情感更純粹,也能保持各自的人格獨立。

  週末婚 週末婚是一種新鮮的婚姻形式,即,男女雙方領了結婚證,在法律名義上是夫妻,但在週一到週五工作日,住各自的房子,過各自的單身生活,只是在週末聚居在一起,過夫妻生活。週末婚的熱潮,先是因為日本電視劇《週末婚》的播放,后在中國一些大城市被白領階層效仿。認為能夠維持男女雙方各自精神生活和經濟的獨立,有各自的私人空間和隱祕生活,同時保持婚姻的新鮮感,週末時的聚會能夠調整到好的狀態,而不會出現傳統婚姻的“審美疲勞”和家庭瑣碎。

  群婚 現在中國雲南的摩梭人在保持一夫一妻制的同時,有“走婚”的現象,可以和其他的男子或女子保持性關係,其實就是群婚的遺留狀態。至於在現代社會中維持正常的婚姻狀態下,一些高收入高文化的白領,玩的集體換妻游戲,雖不是正常狀態,但反映了一夫一妻制在解決性本能問題上的困境。

  試婚 試婚,顧名思義,就是嘗試婚姻,即男女雙方為了考察性情及性愛上是否“匹配”,是否能在真正的婚姻生活中協調而作的嘗試。是一種“準婚姻”狀態,不承擔婚姻所具備的法律上的責任和義務。試婚概念提出后,就有不同的意見,贊成者認為可以避免家庭悲劇,同時,現在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的現象已經很普遍,試婚能夠使這些現象通過正常的途徑來解決;反對者認為試婚可能導致性泛濫,導致賣淫合法化,甚至成為玩弄異性的手段,並且一段時間的試婚,並不能根本解決未來婚姻中出現的問題,而試婚期間,雙方的權利義務也得不到法律的保護。

  無性婚 無性婚姻,就是夫妻有婚姻之名,卻沒有性的生活。有調查披露:在已婚或同居的男女中,每個月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人超過了四分之一(28.7%);在最近的一年里連一次性生活都沒有的則占6.2%。無性婚的原因很多,或者是疾病,或者是工作壓力大,或者是審美疲勞。后兩個因素在現代都市中占相當比重。無性婚一方面阻礙婚姻的良性發展,一方面是婚外性的泛濫,兩者都容易導致離異。

  同性婚 同性婚就是同性之間的婚姻關係。在法律上明確和保障同性戀者的權利與義務,是同性戀者一直在爭取的,並為此引發了各種論爭。1988年12月丹麥國會通過“同性戀婚姻法”,使丹麥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同性婚被法律認可的國家。到目前為止,只有荷蘭、比利時、加拿大、英國等國家已將同性婚姻合法化。

  合約婚 婚姻就是一紙合約,是男女之間簽定的契約。只不過在傳統家庭中,這個契約只要存在,就是無限的、終身的,除非解除了契約。不久前社會學家李銀河提出的“合約婚姻法案”是針對同性戀者的。

  寵物婚 她們並不是什麼異類,同樣喜歡SHOPPING,喜歡LANCOME和CHANEL。她們有自己喜歡的男人,與他們約會,並且親昵,偶爾發生一兩次艷遇。但是比起男人,她們的寵物才是所愛。如果一定要有婚姻。她們的選擇是自己的寵物,而不是某一位男士。

laij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代物理中提出一條測不準原理,也就是當你觀察到事物的時候,你已經在不可避免的改變著你的觀察對象了。這條原理在愛情上同樣適用,我們所追求到的永遠不是對象自在時候的樣子,我們的追尋必然改變著我們所追尋的。而這種改變,有時是悲劇性的變化,當你得到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他(她)已經不再是他(她)了。

  近代物理中提出一條測不準原理,也就是當你觀察到事物的時候,你已經在不可避免的改變著你的觀察對象了。

  這條原理有一定的普適性,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條悲劇性的原理。

  它告訴我們,我們所追求到的永遠不是對象自在時候的樣子,我們的追尋必然改變著我們所追尋的。而這種改變,有時是悲劇性的變化,當你得到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他(她)已經不再是他(她)了。

  執著的追求會改變一個人,而被追尋同樣可以改變一個人。前者是因為心中充斥了獲取,而后者則是找到了依賴。而在這個過程中,最容易失去的東西卻是自我。生活在一起的人們,同樣也會相互改變。而且我所說的,決不只限於愛情。

  所以,愛上一個人,請盡量輕柔的對待他(她),給他(她)一份自由生長的空間,盡量不要去改變他(她)。

  在任何時候,不能失去的是自我。

laij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